聚焦“五创新五提升”
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
——记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立足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实际,紧盯农户生产短板,整合优势资源,聚焦“五创新五提升”,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径,成为阿克苏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领头羊”。
一、创新联合合作,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公司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托管模式,注重发挥多元服务主体联合优势。公司牵头成立阿克苏市金色田园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与阿克苏市青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确定“立足拜什吐格曼乡、辐射全市”的发展思路,发挥农户所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居间服务功能,协同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其中,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金色田园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和青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宣传、动员和组织农户,构建了分工明确、协作配合、上下贯通的服务网络。2021—2023年,通过公司统筹组织,为全市4个乡(镇)78个行政村的8479户10万亩耕地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其中“耕、种、防”组合服务农户3420户4.78万亩,“耕、种、收”组合服务农户5059户5.22万亩。
二、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统筹指导水平
利用阿克苏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的契机,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建设阿克苏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中安云农(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克苏市青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分别出资51%、30%、19%,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政策信息和业务指导。服务中心以“服务全市农业发展”为目标,持续拓展服务功能。
1.科学调配农机。服务中心联合10余家大型农机合作社及分散的农机手,整合3500台(套)农机具,建立阿克苏市农机资源库。服务中心根据农机服务市场需求,结合作物类型、区域和地块特征,科学调配农机,大型农机主要服务高标准农田等“大地块”,小型农机优先服务分散型“小地块”“套种地”,发挥农机最大效用。
2.稳定服务价格。服务中心通过动态调配农机,畅通农机服务市场供需信息,杜绝农业黄牛“倒贩”农机赚取差价,避免了农忙时节农机手为“揽活儿”恶意压价竞争,平衡了本地农机服务市场价格,实现服务主体和农户双赢。在服务中心调控下,阿克苏市小麦收割均价保持在60元/亩,仅此一项就为全市小麦种植户节约支出1000多万元。
3.严格农机进出。服务中心建立科学的农机考核机制,将服务年限、服务工作量、群众满意度和投诉率纳入考核内容,入驻的农机必须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参与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业务,不符合条件的农机将向社会公布并移出农机资源库。
4.提供居间服务。服务中心为本市和市外有跨区作业意愿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提供农机服务需求信息,推动农机跨区作业,适当收取中介服务费用。2024年“三夏”期间,介绍本地无人机10架(次)、农机30台(次)到外地作业;夏粮抢收期间,介绍喀什农机50台(次)参与阿克苏市小麦抢收,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三、创新组织形式,提升网格管理水平
新疆金色田园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项目,于2022年初与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三乡三镇两片区50个中心村签订阿克苏市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以下简称“村站”)三方合作协议,对村站进行统一运营管理,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1.健全联系机制。公司在每个村站固定聘请3名农技员,每名农技员分片包干,负责为周边100户农户提供农业综合服务。推行“站农联系卡”,实现农技员与农户信息互通,强化相互联系,理顺服务流程,农户逐渐养成“有问题找服务站”的意识,农技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直接呼叫公司专家团队。
2.提高服务效率。农技员通过逐户走访建立农机服务需求台账,摸排农机资源确定农机供给现状,因地制宜制定服务方案。2024年,在村站综合协调下,全市30多万亩小麦收割任务提前5天完成,为复播玉米赢得了宝贵时间。
3.拓展服务功能。公司服务团队与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虫情、苗情、墒情,给农户提供施肥打药方案,提供跟踪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取得了农民的信任。截至2023年底,公司先后在各乡镇村处置药害(农民用错药)20多次,处置虫情虫害30多次,提出施肥用肥方案上百个,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4.延伸服务链条。公司设计农资三层审核体系(技术审核委员会、经济审核委员会、资质审核委员会),邀请政府、科研院所和基层农技员、土专家共同把关,精选10余家资质全、品质优、价格合理、服务意识强的农资供应商入驻村站,由农技员代销,每年供应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1200余吨,为农户节约采购成本500余万元。同时,约定农资供应商拿出农资销售利润的60%~80%用于村站农技员的绩效提成,通过“以商养站”的方式进一步保障村站正常运行。
四、创新农技推广,提升生产效益水平
1.抓服务标准制定。公司深入基层调研,在广泛征求合作社、土专家、种植大户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小麦、玉米、苹果、核桃各环节作业服务标准,指导服务主体规范作业。
2.抓前沿技术应用。公司在农机服务过程中集中推广应用滴灌小麦、麦茬免耕复播滴灌青贮玉米、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2024年,公司依托整村推进开展小麦集中统防统治,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在节省投入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3.抓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邀请科研院所教授、农技专家、农资供应商技术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设专家讲堂,为村站农技员和农民传授农技农艺知识。2024年6月,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参与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黄宫村盐碱地改造项目,提升服务团队重点领域服务能力。
五、创新平台应用,提升项目监管水平
公司以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契机,探索搭建阿克苏市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平台。
1.建好“一个平台”。2023年,经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公司联合中国电信阿克苏公司,启动了阿克苏市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平台建设。公司总结多年来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经验,承担平台的开发利用和系统维护工作。2024年,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现已登记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600余家,入驻各类农机3500余台(套),服务小农户超万户。
2.规范“一套流程”。根据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作业顺序,服务平台制定了需求调查、明确客户、签订合同、规划作业、资源调度、实地监察、作业验收、作业结算、合同验收、台账审查验收10项工作流程,对每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使服务效果可量化,彻底解决了过去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凭经验、拍脑袋”的问题。服务平台公开所有参与项目的服务主体和项目实施的各类资料,项目流程公开透明,既便于农业农村部门实时监控和审核,也便于接受农户及社会各方监督。
3.接入“一项技术”。服务平台以作业过程监管作为项目监管的核心,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项目作物、面积、地点进行全面动态监管,并及时将生成的作业成果、作业数据导入平台验收模块,实现作业数据可视化、作业轨迹可追溯、作业台账可复查。协助农业农村部门依托平台轨迹开展项目验收,提高项目验收精准性和监管效率,辅助项目资金发放,避免项目违规和腐败行为,确保项目资金惠及农户。2024年,全市11.25万亩冬小麦的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项目,以及1万亩苹果园的授粉、喷药、夏季修剪等田管作业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监管,惠及超1万户农户。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