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一师:“干播湿出”技术全覆盖 夯实棉花丰产第一关
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百万亩棉花播种工作全面展开。在今年的播种工作中,各团镇积极推广“干播湿出”技术,少了抢墒情、抢机测的“卡点”,整体播种工作速度快于往年,预计4月20日左右完成播种工作。
一团金银川镇十八连棉花播种现场。林国强摄
一团金银川镇十八连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棉花播种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连队的土地十分干燥,依据传统的播种方式,这种土壤墒情是无法满足播种条件的,但在“干播湿出”技术的加持下,播前不灌水也可直接进行播种。目前,一团金银川镇所种植的18万亩棉花全部采用该技术。土地经过平整后,直接播种,在24小时内通过遍布棉田的滴灌设施进行滴水,每一滴灌溉用水的价值都实现了科学配给,并且按照少量多次的标准,只需30方水就可满足出苗,出苗率可达90%以上。根据测算,采用此项技术每亩地一年可节约用水120余立方米。
职工正在对地块进行滴灌带面管组接工作。王芳芳摄
“我们把30立方米的水分2到3次进行滴水灌溉,在首次滴水时,将水滴至距离种孔10至12公分的位置。待2到3天后,进行第二次滴水,以扩大湿润范围,将盐碱地进一步向外推移。5到7天后,进行第三次滴水,确保种孔周围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棉苗顺利出土。”一团金银川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万祥介绍道。
除在滴水上有所讲究,每一台播种机也进行了技改。该团镇农发中心农机服务人员盘胜前介绍,过去播种机的穴播器是方孔鸭子嘴,下种深度超过3厘米,不利于棉花出苗。通过技改,现在穴播器变成了尖嘴十字花刀型,可精准地将下种深度控制在2.5厘米到3厘米,更利于滴水出苗,播种错位率比原来也降低了20%-30%。
据介绍,去年,一团金银川镇种植的15万亩棉花全部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种植模式,仅种子发芽期就比过去提前了5到7天,延长了棉花生育期,促进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一团金银川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万祥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棉花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经统计,平均单产达到463公斤,较2022年,每亩地增产28公斤。同时,棉花的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
第一师阿拉尔市棉花播种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徐鹏摄
在推行“干播湿出”技术中,师市农业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也会根据团镇的土质条件进行调整。第一师市片区有黏土地、壤土地和沙土地,在黏土地中采用的是“干播湿出、滴水出苗”种植模式,而在壤土地和沙土地上则采用“干播湿出、膜下滴水蓄墒脱盐”种植模式。
在十团昌安镇,棉花播种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与一团金银川镇不同的是,该团镇是在膜上进行点种。这种模式就是“膜下滴水蓄墒脱盐”,在天气达到一定条件后,先铺膜,随后滴水,等气温回升后再点种。
十团昌安镇农发中心工作人员艾根江·阿不都说:“膜铺完后,通过滴灌带滴水,让土壤中的盐碱排到交接线,待达到墒情、温度适宜,再进行播种,不仅能有效节水,棉花的出苗量也大大提高了。”
十团昌安镇自2018年开始推行“干播湿出”技术,通过试验和逐步推广,目前全团镇21万亩棉花全部采用该项技术,且实现了“棉花+孜然”套种模式,让有限土地的产出率越来越高,职工增收效果明显。
今年,第一师阿拉尔市201万亩棉花全部采用“干播湿出”技术,同时覆盖到小麦、玉米、孜然等其他作物,为该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林国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