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官网网站!

藏在“新疆礼物”中的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24-06-12 11:42 信息来源: 新疆日报 浏览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

6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疆拥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遗产的理念推动下,它们越来越成为受人青睐的“新疆礼物”。

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新疆展区的雅丹土泥坯画受到关注。

雅丹土泥坯画以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中的壁画图像和打底绘制方式为基础,将壁画复制成现代艺术品。

制作画板泥坯的土取自温宿县一带的雅丹地貌中,绘画的颜料使用从当地矿石中获取的天然颜料,还原千年前古代艺术家在克孜尔石窟绘制壁画的过程。

根据出土于乌鲁木齐阿拉沟的战国时期文物虎纹圆金牌研发的“潮虎想象”系列,根据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设计的“五星出东方”系列,根据龟兹壁画创作的“天宫市集”系列,根据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仕女俑和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打造的“绮梦疆湖”系列……新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博物馆热”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文具、杯具、箱包、丝巾、玩偶、家居、冷饮等文创产品,带着新疆出土文物的印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讲述着中国新疆故事。据统计,2023年,新疆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在喀什古城和高台民居里,到访的游客们都在寻找一种手工制作的陶器——土陶。制作土陶的手艺叫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用传统的制坯、雕纹、晾晒、上釉、烧制流程,坚守着工匠精神。

今天的土陶器具已经有70多种,包括罐、壶、盘、碗、瓶、缸、盆、灯,既用于生活也用于装饰,陶器上丰富的花纹拥有美好的寓意。

从新和县的加依村到疏附县的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乐器奏响的幸福之声不绝于耳,也给钟情民族乐器的人们送上一件件心爱之物。

独它尔、弹拨尔、热瓦普、萨塔尔、冬不拉、库姆孜、纳格拉鼓、手鼓、卡龙琴……出自新疆的民族乐器涉及拉、弹、打、吹,它们有多种搭配合奏方式,将新疆的民间音乐传承至今。

在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创新发展中,乐器在表演之外,又成为装饰品、纪念品,因为造型独特、外形美观而被游客钟爱。

草原上的毡房、小镇里的民宿,被出自绣娘之手的刺绣制品装点得五彩缤纷。旅游结束时,游客们会背着刺绣的包,穿着刺绣的马甲,带着美好的寓意离开。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纹样繁多,色彩绚丽,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鸟草木、飞禽走兽,在绣娘的巧手慧心中变为精美的图案,被广泛使用在服饰、刺绣装饰画、沙发坐垫、桌椅盖布、挂毯、地毯、毡房摆件等方面。它蕴含着百姓的生活智慧、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认知及创新能力,让物品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累积,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过往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

全疆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07项,其中3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9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疆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9542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新疆段有6处遗产地,此外,新疆还有212处长城资源、1处世界自然遗产。

它们的存在,使新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上大有可为。接下来,需要更多地挖掘它们的价值内涵,完善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功能,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